2025-07-14 20:19:29 北京郵電大學 王菀瑩 蘇君蘭
近日,北京郵電大學的一支師生社會實踐團隊,懷揣著對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關切與專業(yè)報國的熱忱,踏上了“尋訪幸福河”的漢江之旅。他們溯流而上,深入陜西漢中與安康旬陽,親歷漢江源頭生態(tài)、感受幸福河建設碩果、體悟基層治水艱辛,并運用計算機專業(yè)所長,為智慧治水、護水建言獻策,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。
漢中溯源:綠水青山映初心
旅程始于漢江的源頭——漢中。走進被譽為“城市綠肺”的天漢濕地公園,清澈的漢江水蜿蜒流淌,岸邊蘆葦蕩隨風搖曳,堤畔上的格桑花鋪成彩色錦緞,市民們在親水平臺上散步嬉戲,一幅人水和諧的畫卷讓實踐隊員們真切感受到“幸福河湖”建設的豐碩成果。這里昔日的灘涂荒地,如今已成為市民親近自然、享受生態(tài)福祉的樂園,生動詮釋了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?!拔覀兲剿鳌嵝灾嗡?,依水就勢,棄料砂石堆砌成江中綠島,地勢緩坡改造為綴花草坪,培育種植本地植物,最大限度地以原生態(tài)、低能耗建立起人水和諧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?!睗h中市一江兩岸開發(fā)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干部馮旻驕如是說。
漢中天漢濕地公園
而巍然屹立于碧嶂千重間的石門水庫,則以其宏偉工程和厚重歷史,向隊員們展示出新中國水利建設的偉大成就,銘刻著一代代水利人的智慧、汗水與無悔堅守。站在石門水庫的大壩上俯瞰,你會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。高度近百米的大壩如同一道鋼鐵長城橫亙在兩岸之間,中部巧妙地設置了6孔泄洪閘門。水庫承擔著防洪、灌溉、供水、發(fā)電等多重使命,守護著下游千萬百姓的安寧,是漢江成為“幸福河”的重要保障,這也讓青年們對“大國重器”的磅礴力量肅然起敬。
石門水庫
旬陽體悟:涓滴之力護江河
順流而下,團隊抵達安康旬陽。在這里,隊員們拿起工具,挽起褲腳,與當地的護河志愿者一同參與河道巡查與垃圾清理。烈日下,志愿者們樸實的臉龐、皴裂的雙手和曬紅的脖頸,無言訴說著守護一方凈水的艱辛與執(zhí)著。隊員們有了酷暑巡河的經歷,又聆聽了志愿者們風雨無阻、日復一日的平凡故事,更加深刻體會到基層河湖管護工作的不易與偉大。這些默默無聞的“民間河長”“護水衛(wèi)士”,是守護千里漢江“毛細血管”健康的最堅實力量。全國“十大最美河湖衛(wèi)士”、74歲的王孝文老人正是他們中的一員,“生于盛世,我感覺70來歲并不是多老的,能為子孫后代守好門前這條河,那所有的付出都是很值得的。”南北同飲一江水,清水潺潺滿深情。全國“巾幗河湖衛(wèi)士”、雙河女子護河隊隊長朱先萍說起漢江更是眼含深情:“這里的水是要送到北京去的,水越來越清,我們的幸福感也越來越高了”。
清理河道垃圾
學以致用:科技賦能啟新程
帶著一路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思、所感,實踐團來到陜西省水利廳河湖運行處進行深入的交流調研。河湖運行處的王劍同志以詳實數據和鮮活案例,為隊員們揭開了陜西治水的立體圖景,并針對五級河長制的運行情況展開介紹。“河湖長制雖已基本實現‘有名有實有能有效’,但基層仍面臨三大難題,山間河道盲區(qū)多監(jiān)測難、部門間協同數智化水平不足、村級河湖長和民間志愿團體反饋渠道不夠暢通?!边@些痛點瞬間點燃隊員們的科研熱情。他們不再是單純的觀察者,而是帶著問題,結合在源頭、濕地、水庫、基層的實踐體驗,圍繞“科技如何賦能河湖治理現代化”這一核心議題,與水利專家、管理者展開了激烈的探討。隊員們充分發(fā)揮學科優(yōu)勢,就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賦能生態(tài)文明建設,提高基層水利保護智能化水平,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參考建議。他們的思考與建議,聚焦痛點,充滿創(chuàng)新火花,展現了新時代青年以專業(yè)所學服務國家戰(zhàn)略需求的主動性與行動力。
與陜西省水利廳河湖運行處交流
掛牌啟航:青春接力繪未來
此次“尋訪幸福河”實踐活動的最后一站,隊員們來到了陜西水利博物館。北京郵電大學與陜西水利博物館雙方代表共同簽署《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協議書》,并為基地揭牌。這方小小的牌匾,不僅標志著一段深度實踐調研的圓滿收官,更象征著校地合作、科技賦能幸福河建設新征程的開啟。它將成為北郵學子持續(xù)關注漢江文化、研究水問題、貢獻科技智慧的重要平臺。
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掛牌
展望未來,隊員們心潮澎湃。他們表示,此行不僅“一覽祖國山河闊”,領略了漢江的壯美與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的治理成效,更深刻理解了建設“幸福河”的時代內涵與青年使命。腳下沾滿的泥土,心中沉淀的真情,腦中碰撞的智慧,都將化為前行的動力。北郵青年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,持續(xù)關注國家水安全與生態(tài)文明建設,努力將信息科技的“變量”轉化為提升河湖治理效能的“增量”,讓青春智慧在守護江河安瀾、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,為繪就更多“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、人和”的幸福畫卷貢獻青春力量!
(作者:北京郵電大學 王菀瑩 蘇君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