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2tv国产精品成人影院,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免费看,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,国产精品51,国内一区二区视频,天堂精品一区,亚洲精品久久久久9999吃药

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> 首頁 > 頭條 > 正文

只為稻豐米香黑土肥

2021-10-19 08:34:06   

有著“北大倉”美譽的東北,是我國最大的粳稻產區(qū),在全國粳稻種植版圖上,東北三省占據了半壁江山。東北也是全國糧食商品率最高的地區(qū),水稻的商品率高達70%。毫不夸張地說,東北的水稻生產直接影響著我國大米市場的穩(wěn)定和國人的口糧安全,承載著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。

提及東北水稻,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,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沈陽農業(yè)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陳溫福。作為我國超級稻育種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、我國生物炭研究領域的重要開創(chuàng)者,他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(yè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視作矢志不渝的追求。

“我們緊緊圍繞種子和耕地這兩個關系國家糧食安全的要害做文章,在育種上,堅持高產和優(yōu)質‘兩條腿走路’;在耕地保護上,通過生物炭技術推進綠色生產。”秋糧豐收之際,記者來到遼沈大地,傾聽陳溫福講述水稻育種研究的故事,探尋他與團隊推動東北水稻邁向高產優(yōu)質綠色生產的“密碼”。

高產——

“保障糧食安全就必須提高土地產出”

人是鐵飯是鋼,一頓不吃餓得慌。吃飯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。近年來,我國糧食連年豐收,國人早已告別“這是必須的。”陳溫福堅定地回答,隨后算了一筆糧食賬:按照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的計算,我國人均日食物消費折合優(yōu)質糧約為1.75斤,全國人民每天需要消耗24.5億斤糧食,如果用50節(jié)一列的火車來拉,大概要排40公里。

“然而我國可用于穩(wěn)定生產糧食的耕地只有18億畝,人均才1.3畝,遠低于美國、俄羅斯等大國,要滿足我們國家這么多人吃飯,就必須提高土地產出。”陳溫福強調。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。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。”陳溫福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:“原來我們說靠國內國外兩種資源、兩個市場,但是這兩年有了明顯變化,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(fā)生后,一些糧食輸出大國宣布不再出口糧食,現在我們依靠進口調節(jié)的余地很小,必須立足國內、增加供給。”

陳溫福團隊的研究顯示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粳稻在全國稻米總消費量中的占比不斷增加,而國際常年貿易量僅為80億斤左右,對于一個千億斤級別的消費大國而言,立足自給才是正途。

回顧歷史,東北水稻產量的提升為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重要貢獻,而這也凝聚著陳溫福的心血。

早在1996年,陳溫福主持水稻超高產育種研究取得重大突破:創(chuàng)制出新株型優(yōu)異種質“沈農89366”,育成了第一代直立大穗型超級稻“沈農265”,連續(xù)多年大面積試種示范畝產突破800公斤,宣告了中國梗型超級稻的誕生。此后,粳型超級稻新品種不斷涌現,種植面積逐年擴大,在沃野千里的東北平原全面鋪開。

“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”,作為一名育種專家,陳溫福的確是這么做的。跑遍全國搜集水稻種質資源、在遼寧建立多個百畝示范片、每年冬天到三亞南繁基地開展新品種試驗……為了育出產量更高的粳稻品種,已經66歲的陳溫福從沒有停下育種的腳步,一年當中他有200多天堅持“泡”在水稻田里。

與水稻打了大半輩子交道,陳溫福認為育種是一種藝術,離不開育種家的經驗和靈感:“只有把常規(guī)育種技術和分子生物育種技術結合起來,才能發(fā)揮更大作用。”

一個品種好不好,關鍵要種給農民看。沈陽市遼中卡力瑪水稻實驗站作為陳溫福院士工作站,這里每年展示水稻新品種100余個,新品系700余份,并創(chuàng)造了超級稻品種最高試驗畝產985公斤的紀錄。每年一到水稻生育季節(jié),來此觀摩的農民絡繹不絕。

“我經常到試驗站來瞅瞅,哪個品種高產、抗倒伏,哪個好選哪個。”種植超級稻十多年的沈陽市農和家庭農場負責人朱士勇告訴記者,這幾年通過選用高產新品種,自家的水稻畝產達到了1400-1500斤。而像他這樣的種糧大戶,僅在遼中就有25家。

優(yōu)質——

“讓國人吃上更好吃的東北大米”

米飯潔白、晶瑩剔透、飯香濃郁,這是人們對東北大米的普遍印象。在全國大米市場里,東北大米也常常是以優(yōu)質大米的身份占據一席之地。
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已經從“吃飽”轉向“吃好”,國內大米市場出現高端需求。糧食消費市場的新變化,也帶來了東北大米生產的變革。

“比如五常稻花香,產量并不高,但其食味品質好、市場銷售價格高,受到稻農、消費者和米業(yè)的青睞。”在陳溫??磥恚澄逗玫膬?yōu)質米品種將是未來消費市場的發(fā)展趨勢,亟待開展稻米品質新資源發(fā)掘和利用,進行高檔優(yōu)質稻開發(fā)研究。

稻花飄香的時節(jié),在遼中卡力瑪水稻實驗站,500多畝的水稻田里蔥綠與金黃相染。這里種植多個高產優(yōu)質超級稻品種,對照越光、秋田小町等日本優(yōu)質稻品種,通過統(tǒng)一播種、統(tǒng)一插秧、統(tǒng)一田間管理,進行田間對比試驗。

“我們通過品種創(chuàng)新,與日本優(yōu)質品種做雜交,擴大遺傳基礎,從育種方法上實現超級稻的品質提高。”團隊成員、沈陽農業(yè)大學水稻研究所教授徐海介紹,目前超級稻品種選育也在向著高產優(yōu)質的方向發(fā)展,需要達到國家標準優(yōu)質二級才能通過國審。

在創(chuàng)制優(yōu)質新品種的同時,團隊集成多種優(yōu)質豐產、資源高效利用的栽培技術,在降低總施氮量的同時,有效提高了成穗率和充實度,實現了北方粳稻優(yōu)質高效生產。

“這些年我們的研究有了明顯變化,注重從品種、栽培技術、輕減化生產、減肥減藥等多個方面,提升水稻食味品質。”團隊成員、東北水稻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文忠教授介紹,僅在氮肥減施方面,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實現減肥10%-20%。

在陳溫福的帶領下,團隊培育出“沈農508”和“沈農625”等優(yōu)質豐產高效粳稻新品種11個,不僅在食味品質上達到國際一流水平,而且抗性、產量等農藝性狀表現優(yōu)異,先后獲全國優(yōu)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、中國·黑龍江國際大米節(jié)銀獎、遼寧省首屆優(yōu)質稻品種食味鑒評第一名等多個榮譽。

一粒種子催生區(qū)域種植結構改變。據團隊成員唐亮教授介紹,近年來團隊育成的優(yōu)質稻新品種在東北稻區(qū)種植面積迅速擴大。其中“沈農625”是遼寧省水稻種植結構調整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優(yōu)質水稻新品種,作為優(yōu)質、綠色、高效品種在稻區(qū)推廣種植。而“沈農508”煮出的米飯具有光澤潔白、軟硬適中、清新香甜、食味佳等特點,品種適宜種植區(qū)域廣,抗病抗倒性強,符合綠色、優(yōu)質、高效生產需求。

“超高產的不放松,優(yōu)質的還得抓起來。”張文忠表示,下一步將瞄準東北粳稻區(qū)重大關鍵技術需求,篩選出一批優(yōu)異基因資源,選育一批高產、優(yōu)質、抗病的粳稻新品種,支撐東北稻區(qū)粳稻生產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
可持續(xù)——

“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良田沃土”

“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稻”,高產優(yōu)質的東北水稻離不開肥沃的黑土地滋養(yǎng)。然而,長久的不合理利用導致黑土地“變薄、變瘦、變硬”,影響著農業(yè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
“我國人多地少,只有保證耕地的可持續(xù),才有農業(yè)生產的可持續(xù)。耕地就像人一樣,也需要‘吃飯’和養(yǎng)護。只種不養(yǎng),時間長了就會退化,糧食生產就沒有保障。”陳溫福認為,要在利用中保護黑土地,最好的方法就是種水稻,既保護和利用了黑土地,還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。

針對目前東北黑土地退化問題,陳溫福認為,秸稈還田、增施有機肥、休耕輪作等措施都可以解決,“但是還有一條途徑,那就是生物炭技術。把秸稈變成生物炭還回土壤,可以實現土壤改良和農業(yè)的土壤碳匯。”

據介紹,生物炭不同于傳統(tǒng)木炭,是秸稈等農林廢棄生物質在缺氧、亞高溫條件下熱解形成的富碳產物,碳含量達60%以上且理化性質穩(wěn)定,施到農田里能實現“碳封存”,可以形象地將其理解為“秸稈炭化還田”。在國內外學界,生物炭被譽為“黑色黃金”,對解決農林廢棄物環(huán)境污染、推進水稻等農作物綠色生產具有重要意義。

早在2005年,陳溫福就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生物炭研究,2011年獲批成立遼寧省生物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。目前,生物炭技術應用已在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云南、貴州等地得到大面積推廣,團隊開發(fā)出的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生物炭基肥料,受到市場和農民的歡迎。

在遼中區(qū)冷子堡鎮(zhèn)劉士村村民劉同文的水稻地里,記者看到他家的水稻比鄰近地塊的長勢整齊、葉片壯實。“自打去年育苗的時候就不再用自家地里的土了,而是水稻專用的生物炭育苗基質。”他自豪地說,“生物炭的好處明顯,老百姓講話‘一味使用氮磷鉀,土地早晚要搞砸’,我用炭基肥兩年了,感覺土壤更暄了,化肥用量減少了,水稻長得更好了。”

“生物炭對作物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。”遼寧省生物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孟軍教授介紹。他用團隊的實驗結果舉例說明:生物炭玉米專用肥有效地提高了穗粒數與粒重,產量提高7.6%-11.6%;生物炭大豆專用肥使分枝數、單株粒數和百粒重增加,產量增加7.2%。

“實踐表明,生物炭對耕地保護、提高作物產量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。”陳溫福希望,政府加大扶持力度,讓生物炭造福黑土地,“我們要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良田沃土,守護好東北這個‘大國糧倉’。”

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:029-87031703 www.homebasedcomic.com
清远市| 昌平区| 弥勒县| 永胜县| 三穗县| 嘉祥县| 墨脱县| 黑龙江省| 曲麻莱县| 玉门市| 潼关县| 陵川县| 辉南县| 托克托县| 达拉特旗| 新密市| 体育| 蓬莱市| 淳化县| 门源| 商水县| 红河县| 双桥区| 赣州市| 望江县| 永康市| 徐水县| 伊宁市| 渭南市| 岗巴县| 天长市| 德安县| 三都| 安达市| 隆回县| 淮滨县| 县级市| 凤冈县| 禹州市| 石柱| 大名县|